香港参赛记行
3月26日上午10点,当我顺利通过落马州口岸,踏入香港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的时候,心里油然升起一股神圣的使命感。手中一把沉甸甸的Raimundo西班牙手工琴,时时刻刻提示着我第三届香港吉他大赛临近了。
宽敞豪华的大巴车在左道飞速行驶。一路上春意盎然。时而警察的大马力摩托车穿梭而过,一切无不是处在一种快速、有序、高效的环境中。很快,大巴车穿过新界就进入了九龙半岛。繁华的都市景象一幕幕展现在了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流,为这座现代化的都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尖沙咀到了,大家请下车。"导游小姐亲切而又不太标准的国语提示了目的地的到达。尔后,她又走到我面前"高先生,您看,那里就是文化中心。"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如大鹏展翅一般坐落在海滨,稳重而又高雅,与周围太空馆、艺术馆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处和谐、美丽的人文景观。驻足片刻,与导游小姐匆匆告别,就自行到了位于香港岛西环皇后大道的世纪海景酒店入住。一小时以后,我的好朋友,上海的陈华亮也到了。我们就要共同度过几天参赛时光。一起相互鼓励着、祝福着。
第二天下午两点我们来到了文化中心剧场。这是一个专门为小型演奏会、室内乐设计建造的剧场。也是文化中心的一部分,可以容纳五百名观众。不同于国内剧场的是,这里的舞台是平面设计,观众由前至后是阶梯状向上延伸。可以使每一个观众都能够清楚地观看表演。
不一会儿,大赛的组委成员和参赛选手都陆续到达了。有一位选手非常自信地与人交谈并前后用响指测试着场地声响。后又到台前弹奏着快速流利的音符。在别人的称谓中,我们得知,原来是上届第二名得主台湾王宪阳。看来这一次是志在夺冠了。渐渐地,在选手中无形的注入了咄咄逼人的气势与压力。不一会儿,我们的老师台湾著名吉他演奏家叶登民先生与四名学生也来了。简单会面后,都静坐下来听从组委会的安排。
在28位入选复赛的选手中,有24位选手到场。而出场的顺序是按姓氏开头的英文字母排序。18号以前的为下午场,后面的则为晚场。评委为香港音乐界的专家:复赛场为林万新先生、许翔成先生、罗国治先生。而决赛,则另为卢景文教授、曾叶发先生、罗乃新小姐、郑延益先生。由于评委都为音乐家而非专业吉他家。无疑会对选手完整性、音乐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第一位香港选手没有到场。原第二位的陈华亮就变为第一个出场。我也由第八位提到了第六位出场。而我前一位是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新疆同学方放。后一位,就是王宪阳。比赛开始了,陈华亮弹奏了索尔的《主题与变奏》。一会儿过后,掌声四起,他回到了后场。感觉没有进入状态。我心想,也许是比赛刚刚开始,人们都还没有稳定下来。但他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不一会儿,方放出场弹奏了朱里亚尼的《大序曲》,非常完整。之后,我出场弹奏塔雷加的《威尼斯狂欢节主题与变奏》。这是我在近期刚完成不久的一个大卫·罗素弹过的一个版本。时间比陈志老师讲座中的版本稍短。九分半,正好在规定时间内。而这首曲子为浪漫派风格,其中既有华丽的快步舞、又有悠扬婉转的马祖卡,既有大章节特殊技巧,又有着快速炫技乐段。我完全投入地演奏,聆听着发出的每一个音符,仔细表达着每一处情感和乐思。直到最后一个快速A大三和弦琶音结束。没有太大问题,心中才踏实了一些。下场后,收拾一下,就去后排观看比赛了。晚上7:30分,比赛继续进行。直到结束,每一位选手都非常出色,但整个气氛却特别紧张。经过评审团退场合议后,宣读了进入决赛人选:7号新疆方放,8号山东高艺,16号香港刘家裔,19号台北廖国志,20号菲律宾Julius,24号台南苏孟风,27号青岛王右。在一片掌声与叹息声中,人们渐渐离去。
我与陈华亮伴着海风在维多利亚港湾岸边长廊休息。我真不知他为什么没有进入决赛,可能是一段时间事情太多,演奏会过于疲劳有关(陈在赴港前,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而他却能正视这个问题。的确,比赛就是这样,上届第二名此次复赛落马不也是让人意外和惋惜吗?好在我们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只要有锻炼有收获就好。
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酒店,无法入睡。进入决赛,已经成为了一种认可。而我却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学琴以来,1993年参加《吉他之友》威海夏令营23省市比赛。进入决赛就不在状态,获得了优秀奖。而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陈志老师学习。回山东后,工作开始紧张,而小地方对吉他音乐的冷落,也使我开始中断了进一步学习。直到1999年春夏之交,听说《吉他之友》暑期开办师资班的消息后,就报名进入了学习的行列,并得到了联谊会各位老师的厚爱和鼓励。又一次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尤其是能跟随叶登民老师学习,让我深深感到万分宝贵和难得。而后,我又参加了一次国内小范围比赛。预赛以第一名出线而决赛又是以第二名结束。我审视自己,有着太多的空白和不足。只有努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我在陈志老师那里学习的练习方法和自我分析方法,给了我快速进步的一剂良药,向叶登民老师学习又为我音乐性的发掘把握和对现代音乐的认识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大门。短短两个月,我就弹奏了另一版本的《威尼斯狂欢节主题与变奏》和罗兰·第恩斯的一首高难度现代作品《Libra
sonatine》。春节刚过,我奔赴上海又一次见到了叶登民老师。他在下榻的酒店为我讲解,足足六七个小时。真不知如何感谢才好。因为他在台湾教学有着昂贵的学费,而在国内,短暂停留有着很多事务却为我抽出一天时间讲课,并无任何索求而且还送我琴弦和CD。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让老师失望。
第二天下午四点钟,我们又一次来到会场。由于一晚休息不好,中午又提早出来,非常疲惫,这时的状态几乎降到了最底点。后来,在休息室坐了一会儿,才好了一些。不知不觉,人们已经陆续进场。7点30分,比赛开始,剧场中又一次弥漫着紧张气氛。是啊,每一位选手都非常有实力。为了这次比赛也作了充分准备。后场打开了音响,方放出场了,突然我们顿了一下,方放把规定曲《南丫夕阳》中第三乐章还原C音错弹为升C音,太意外了,立刻我开始紧张起来。早早去了后台听他的自选曲《科庸巴巴》,音乐有些急促,也许有些紧张吧。结束后,我站在台口迎接了他的到来,为他祝福。主持报过曲目后,我起步上场。一束光线由上方投射下来,我进入了音乐的流动中。第一段、第二段,完整无误,可到了第三段就在方放错弹的反复句上也出现了问题,突然脑海中一片空白,马上集中精力。为时已晚,几个错音已经落地。我努力克制自己把乐曲完成。到了自选曲,是《Libra
sonatine》。这是一首高难度作品,长十四分钟多,三个乐章。流动着南美爵士的节奏韵律,变换着不同的风格色彩。我没有完全定下神来,就匆忙进入了演奏。而就在第一乐段的过渡句中,同样也出现了一次失误。这时的我,已经意识到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了。慢慢地脑中反而清醒了起来,渐渐进入了音乐的海洋。到第一乐章结束,就再没有一个不干净的音符出来。这时,我似乎有了冲动的表演欲。第二乐章无可挑剔,第三乐章火热的快板高潮迭起,热情奔放,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如爆裂般打弦结束,掌声四起。我非常镇定地走下舞台。到后场,好多朋友向我表示祝贺。但我心里明白,只有成为一名观众了。见到了叶登民老师,给予我较高的评价。后来,我向他表示了自己辜负了老师的期望。
我走进观众席,静心欣赏着后面的演奏。台南苏孟风一曲《非洲十日谈》冠军感觉十足。而随后出场的青岛少年选手王右《第二罗西尼娜》让人注目。又是评审团裁决:第三名,台北廖国志,第二名青岛王右,第一名台南苏孟风。没有太多惊奇,只有祝贺和喜悦充满了会场周围。而一些选手也悄然离去······
回到家乡。如梦一般的参赛经历,另我久久不能平静,比赛的结果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经历了一次难得的考验和磨练。建立了珍贵的友谊。相信每一个人只要努力,都会踏出一条成熟、成功之路。而让我值得庆幸的是,这条路并不寂寞。
2000年7月发表于《吉他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