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空是西班牙的古老音乐,本源出自墨西哥。
恰空的主题旋律其实在低音上。恰空的变奏是固定低音的变奏,帕萨卡利亚跟它很象,但不同在于变奏的方式不同。
恰空的第1,2拍其实是空拍,因此首小节不完全小节。可以认为是3拍的曲子,由前2个短拍与后一个长拍组合。因此单纯的把后一拍认为是前2拍的长度的话,演奏起来就无聊了。因为那只是记谱的方法而已,如果眼睛盯着谱子上的符号就失去了记谱的意义了
具有萨拉班德风格的主题共8小节,从第二拍起奏,4小节一句,后一句是前句的重复。主题的和声基本上用一级、二级、五级、一级这样的功能连接搭成了主题的和声骨架,在以后的各个变奏中,和声功能始终不变。在8小节的和弦序进中,最下面形成低音声部,高声部形成旋律,并且就是这两个声部在以后的变奏中大显身手。恰空是很难的曲子。有人说技巧很简单,不过是各种琶音的组合而已,但即使是大师的演奏也让我们听到了技巧的艰难。比如主题的连贯、快速音阶的清晰、快速琶音进行中各声部的对比及旋律线的连接,很少有人演奏好,而这些无非是换把、横按、圆滑音、右手的独立性等吉他技巧在音乐中的应用而已。恰空和帕萨卡利亚的相似之处为:古老的西班牙舞曲,三拍子,以一个8小节的主题为基础,进行变化发展。主要区别为:恰空的主题为8小节的和弦序进,帕的主题为8小节固定的低音曲调;恰空起于第二拍,主题是和声性的,帕起于第三拍,主题是单声部的;恰空可以用低音进行变奏,还常用主题的旋律声部作为变奏的主要线索,而帕只能在不变的固定低音上进行变奏。 关于变奏的次数,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有31、32、28等不同的说法。该曲按照调试的变化可分为三大部分:D小调、D大调、D小调。若干个具有相似节奏型的变奏联合成组,可作为一个大的变奏来处理,随着音符的密集、节奏的加快,音乐的表现力度可随之加强。第三部份D小调对第一部份的浓缩后的再现,把所有变奏统一成了一个整体,使该曲具有了三部曲式的特点。巴赫从头至尾应用了一个四个音的低音下行作为全曲的组织核心。这四个音在曲子里出现了六十多次,第一大段d小调出现三十三次,第二大段D大调十九次,第三大段d小调十二次。这个核心组织的原型是d #c b a,和声小调。
同时有几个主要变形方式,引起调式的不同,比如d c b a ,费里几亚。
还有小调式半音阶下行,大调式的音阶下行,大调式的密克索里笛亚音阶下行
恰空舞曲原始发源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 和巴沙加牙舞曲共同出现于16世纪.其后,才逐渐的被用在组曲中或者巴蕾音乐的结束曲. 这种形式都是典型的音型变奏,普通以8小节所形成的缓慢速度进行,此后,主题有时仅在低音,有时则出现在和音上.在这种形式下不断反复中,便展开时而旋律性/时而节奏性的多样变化.
这种形式的恰空舞曲跟巴沙加牙舞曲及其他变奏曲的不同点.通常是在忠实反复8小节主题的其间,自始至终,几乎毫无间歇的保持各种音型的变奏.如果从过去的作品来加以考虑,我们就可以发现巴沙加牙舞曲是仅以8小节的低音作为主题.然后才在几次的返回中展开变奏.恰空舞曲则在8小节的主题里先拥有和声组织,然后才接续着各种不停的变化,但也有众多的学者,认为实质上很难加以区别.
或许也是一位业余的爱好者,其实不按照原速,不讲究乐曲的本质去弹,弹出一个大概出来,也不是件难事,只要不区分声部就可以了.要注意乐曲的问题,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真正能弹好这个曲子的不多.
引用福田进一大师的理解《恰空》:
1、恰空的拍子是3/4=1/4+1/2 ,因此恰空不是3拍子,而是2拍子
2、恰空是变奏曲子,那么主题是开头几个和弦的根音——而不是冠音。
3、开头几个和弦不能弹成分解和弦,弹恰空要像说话而不是像唱歌。
4、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往往是乐句的结束而不是开始。注意复调音乐的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对话
5、恰空就像人的一生,开头是啼哭,然后人生坎坷,戏剧变化,喜悦,欢愉,胜利——转调之后 衰老(福田戏称就像他自己一样),悲伤.....
关于《恰空》乐曲的内容,德国音乐史学家斯匹塔(Philipp Spitta,1841-1894)曾作如下的描述:“音乐的洪流从难以觉察的 来源支配宏伟奔涌而来,显示出作者对小提琴技巧有最深切的了解,同时具备支配宏伟想象的绝对能力,这是任何艺术家难与比拟的。我们从严肃宏伟的开端经过痛苦不安的第二主题,过渡到一连串鬼怪般的32分音符上下奔驰,阴险地笼罩着的第三主题。那一阵阵颤抖的琶音,缓缓移动,象一道云幕飘悬在阴郁的山谷上。忽然一阵阵狂风袭来,将它团成一个巨球,向森林猛力摔去。树木呻吟摇动,树叶到处飞扬。由此我们进入美丽庄严的D大调。傍晚的阳光照耀山谷,金色的光彩在大气中荡漾,溪水变成流金,倒映着穹宇,庄严夺目的霞光直冲云霄。这位大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用乐器去表现不可思议的情景。到D大调这一大段落将要结束的时候,音乐变得象管风琴,有时候我们有仿佛听到许多小提琴在一起歌唱。从第25变奏开始的第三部分返回D小调,它犹如是主要段落浓缩后的再现。最后完整地再现主题的原型,在庄严的气氛中结束。”
1952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赫研究专家施威策尔(Albert Scchweizer ,1875-1965)曾说:“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一个世界!”
吉他改编版本主要最早是塞戈维亚改编的,后来叶佩斯、山下和仁、阿部保夫等根据塞戈维亚改编的版本再改编!近二十多年演奏录制《恰空》的演奏家至少有:塞戈维亚、约翰·威廉斯(1965) 、叶佩斯(1970) 、山下和仁(1980) 、波拉谢克、山口修(1979) 、朱里安·布里姆、泽尔舍尔(1982) 、帕肯宁、迪亚斯、罗伯斯拉莫斯、伊斯宾(1980) 、格兰索什尔 等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