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上的疾風─林仁建 ( 学习吉他的艰辛)
台湾吉他人物散记 自序
吉他,是全世界最多人接触过的乐器,也是最平民化的乐器。我与吉他结缘的原因,可能也是多数同好们的共同理由;只是单纯想圆一个向往音乐的梦罢了。
记得小学三、四年级时候,我家终于脱离十多年来无壳蜗牛命运,在原本租屋对面买下一间房子。由于那间房屋需要大量整修才能居住,所以有一段时间是处于空无一物状态。当时,我经常一人带着价值新台币八百元的手提式唱盘,以及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的曲盘进入那间房屋中,把门上锁后放下唱片,从唱针落下的第一秒钟开始至自然跳起为止,安静地听完整首交响曲。由于房间空无一物的关系,所产生的回音特别响亮,不到一千元的超阳春唱机,顿时好象成为百万音响般,就这样它一直陪我度过快乐的音乐童年。
稍微长大后,我希望能跟班上同学一样学习钢琴,但在那个年代,学习钢琴是一项相当昂贵的奢侈行为,一般家庭根本无能力付出学习费用。金钱,虽然暂时阻碍我学习乐器之路,但却无法阻挡我对古典音乐的热爱。进入高中后,我立刻加入古典吉他社,准备完成年少时期学习古典音乐的梦想。
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好象是有那么一丝丝伟大与感人的意味。但是,若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吉他这项乐器呢?这么严肃的问题,只能以两个字来回答;「便宜」嘛!不过,我想这也是多数学习吉他人士,最初的共同想法吧!说起撰写此书的缘由,应由林显东这位学长谈起。在一次聚会的场合里认识了他,接着几次的互动过程中,我才知道他和夫人林雅文正在拍摄吕昭弦老师的记录片,同时已帮吕老师出版了新谱。看过乐谱的人都知道它的印刷品质是国际级,是吉他界有史以来仅见的收藏版,也因为投入这些工作的关系,显东兄发现介绍或记录吉他界人物的资料相当缺乏,他看我也能体会此种历史性的空白,就开始鼓励我去尝试写一写。就这样和他一次又一次谈笑风生中,我已经开始动笔了。
演奏家兼作曲家的吕昭炫老师,是台湾最早的专业吉他作曲家。他为古典吉他创作百首以上乐曲,不仅是台湾的第一人,也是华人文化圈十四亿人口中的第一人。其中,充满日本、台湾在地、中国风味的曲调风格,不仅叙述着自己成长的历史背景,也彻底反应出这块土地上的特殊文化风貌。
台湾第一代吉他音乐辟荆斩棘的吉他前辈们,有着各种感人故事,我以张乔治先生为例,做为台湾早期老一辈吉他手心事甘苦谈,相信那也是所有老前辈们似曾相识的回忆与共同心声。
谢佳桦身为女性吉他演奏家,在过去被男性所把持的吉他社会中,不畏艰难不服输的为自己心爱的乐器努力奋斗。她为后代莘莘学子写下多本教材与曲集,提携后进不余遗力,充分发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在台湾吉他界中,应是最被推崇与尊敬的女性导师。
Roberto是巴拉圭人,来台十八年时间已超越他的出身地。如今他以台湾为根据地,发展属于自己的音乐与演奏事业。身为一位音乐研究者,我愿提出属于个人内心的真正看法:“Roberto;他是亚洲第一”。或许有一天,当台湾政治人物脱去作秀型态的艺术外衣,真正开始注重艺术家时,我衷心期盼“Barrios事件”(详见内文)发生于台湾与巴拉圭政府之间。
New Age音乐作曲家董运昌先生,他的音乐没有做作的华丽色彩,却充满清新自然的味道,在紧张与压力的现代社会当中,不啻是都市丛林中的最佳清香剂。
作曲家一直台湾音乐文化中最缺乏的“稀有动物”,特别是吉他这项乐器。陈永鑫先生凭借爱乡爱土情怀,以本土素材为题材,发展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印象主义乐派,是台湾颇具前瞻性与潜力的新生代作曲家。在众多吉他学派当中,Carlevaro于二十纪末大放异彩,也是全世界最新、最前卫的弹奏方式之一。林仁建先生千辛万苦赴南美取经归国,成为台湾唯一Carlevaro的直接继承传人,他的重要性不在话下;此外,本书特地向他邀稿,获得一篇相当有意义的“给吉他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一文。
若将Carlevaro喻为吉他学派光谱的最左边,那么Pujol学派就应该站在光谱的最右边。这种强调厚实声响效果的Pujol学派,与轻薄如燕声音的Carlevaro形成强烈对比。蔡世鸿先生是台湾第一位学习Pujol学派的归国演奏家,这种以发扬现代吉他之父─Tarrega精神为已任的学派,正悄悄影响着吉他圈。
相较于Roberto长期在台居住,吉他制作家Byers来台不及十天。这位国际制琴大师,千里迢迢不惜辛劳来到这块与他毫无关系的土地,将具国际水平的吉他制作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予学员。西方人开放的胸襟与坦荡的作风,格局完全不同于东方人,让台湾制琴界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若干年后,本地制琴家若能跃居国际舞台,那么Byers将因为做了关键性影响事迹,成为台湾吉他制琴界的重要恩师!本书亦获得他的首肯,刊载由大师十年研究力着陈靖逸先生翻译之“音准的基本概念”一文,此文对于吉他制作界必有革命性的影响。陈靖逸先生也向大师恳请,希能对我们吉他制作界留下珍贵的建言,大师也爽快的同意,此文亦由靖逸兄中文翻译,我将它与原文并列。
与作曲家一样,吉他制作家在台湾也被归类为“濒临绝种动物”。在总数不到十人的制琴者当中,汤明进先生不畏艰难、辛苦向学、努力改善制琴技术,提供优秀成果贡献于台湾吉他界。音乐总是需要传播管道,韵顺唱片行的老板王辉峰总经理,长期喜好古典吉他音乐,他的唱片行网罗各式各样古典吉他唱片,提供吉他音乐爱好者收集的机会,王老板不仅为台湾古典吉他音乐发行唱片,也为本土演奏家与作曲家开辟另一条重要管道。
好朋友陈靖逸先生为本书最后加进了一篇文章,那是他为了研究如何使用虫胶涂装吉他,而向由美来台指导制琴Byers先生请益的心得;我想以他的化学知识背景和钻研之深,此文的可看性甚高,绝对是几十年来难得一见和制琴相关的重要资料,我内心深深佩服他的不藏私和专业级的研究。
林仁建则提供了他在美国就读亚历桑那州立大学的科目一览表,我把辅仁大学的科目一览表也同时并列,希望能有助于想以吉他深造的年轻人,有个好指针。
我很感谢在收集资料或安排访谈时,书中文物及吉他界的前辈和同好们,热情提供各项协助。另外,在文字方面,我要感谢学长林显东先生、学弟陈国正先生、张名谊先生以及编辑部的朋友,不辞辛劳日以继夜帮本书校正。在摄影上,感谢林显东先生、林雅文小姐、学弟颜硕池先生以及同学陈威志先生,他们提供本书照片与摄影。
但限于人力和物力,这本书无法一次含盖所有吉他界的人和事,我想由我起个头,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不要让那么多与吉他有关的感人美好故事流失在时间里。最后,我必需感谢促成本书问世不可少的人物-林显东,借此向他表示最大的谢意,由于有他的全力资助与参予,这本书是才能顺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