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与谭盾的协奏曲(Christopher Rouse, Tan Dun: Concertos) Grammy Award Winner
Christopher Rouse: Concert de Gaudi
Tan Dun: Concerto for Guitar & Orchestra (Yi2)
Teldec New Line
8573-81830-2
视频片段:http://www.sharonisbin.com/music/tandun6.mov
评论:
"...the most remarkable work yet written for guitar and orchestra ... No superlative would be excessive in describing Sharon Isbin´s performance in this recording"
Gramophone
"Tan Dun´s wonderful guitar concerto - flamenco meets Stravinsky in the Hard Rock Cafè - was stunningly played by Sharon Isbin"
Herald (Scotland)
"[Isbin] deserves a Nobel for this recording of two terrific new guitar concertos, written for her and played with gripping persuasiveness."
Los Angeles Times
"[Gaudi is] uncommonly pleasing, beautiful ... here´s predicting it's going to be performed and recorded a lot ... Its emotional impact is reminiscent of Nights in the Gardens of Spain."
Dallas Morning News
中文介绍:(源自吉他风景线)
谭盾认为当代的作曲家必须以非传统的眼光来认识传统的事物。对于他来说,传统乐器只不过是扩展其现有风格的出发点。在吉他与管弦乐协奏曲《易经三部曲之二》中,谭盾从中国鲁特琴——琵琶的角度来审视吉他的表现潜能,但他并不是简单地把琵琶的技巧和音效移植到吉他上。谭盾的音乐世界并非象劳斯那样极端:“在东方和远东的传统中,音乐与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与凡俗在音乐中存在着某种真实的写照。”在这个前提下,谭盾洞察到当今的作曲家并不必须再墨守成规地抱着风格标准不放:“甚至仅仅是媒体方面的变化都会要求在音乐观念上有所改变。”
谭盾的吉他协奏曲《易经三部曲之二》(Yi2)是1996年受位于巴顿-巴顿(Baden-Baden)的西南德国广播电台的委托,为Donaueschingen艺术节创作、并在该艺术节上由伊斯宾和洛沙·扎格洛塞克(Lothar Zagrosek)指挥的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进行世界首演。这部协奏曲是易经三部曲的最后一部,Yi0是管弦乐作品,Yi1是大提琴协奏曲,Yi2则是这首吉他协奏曲。在较长的吉他独奏乐段中,管弦乐为独奏者的即兴创作提供了适当的烘托:“最好的音乐同时也应该是理想的即兴演奏。所谓‘即兴’并非恣意,而是自由的创作,同时它必须给听众以‘非此不可,别无他选’的印象。只有在音乐中才能实现这种自然性与逻辑性的高度结合。”伊斯宾认为谭盾将吉他与琵琶这两种非常不同的乐器进行融合,同时也将西班牙文化和中国文化交织在一起。(琵琶属于旋律性的东方弹拨乐器,而吉他则是更偏重于和声的西方乐器)。此曲中伊斯宾大量使用了琵琶的轮指和装饰音,东方韵味十足,同时在第一乐章起始处应和着指挥的击掌进行扫弦和敲板,加入了少量弗拉门哥风格,甚至垂直拉弦打击品丝配合揉弦和大幅度滑音来模仿筝的音响。生长于湖南思茅地区的谭盾儿时曾居住在“白山”,那里每天几乎都进行50来场葬礼,而Yi2便是取材于这种“白喜”的葬礼音乐,(我们把丧事称作“白喜”,就象我们把婚事称作“红喜”一样),吉他与管弦乐表现了这种丧葬场面和情绪。
关于谭盾:
姓名:谭盾 (TAN Dun)
出生日期:1957年8月18日
出生地点:湖南思茅乡下
星座:狮子座
生肖:鸡
籍贯:湖南
家庭状况:妻子:黄静洁(籍贯上海)、一子:现时一岁半
界别:文化艺术界
学历:
* 他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取得博士学位(1986年)
* 文革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首度开放招生,谭盾于30个名额中被选上榜 (1978年)
经历:
* 谭盾应日本NHK之邀创作一出“千禧年多媒体现代歌剧”《门》,并于28/12/2000在台北首演 (2000年)
*《门》是述说3个历史传奇殉情女子:(1)中国虞姬、(2)西方茱丽叶(3)日本名妓小春重生,他突破了中西方音乐界限,将中西音乐混出一种很特别的咀嚼 (2000年)
* 写给中乐团二胡协奏曲《火祭》(1999年)
* 其后有《牡丹亭》以及《2000今天-千禧年世界交响曲》等后现代拼贴系列
* 谭盾将自已的作品《天、地、人》结合香港庆回归的主题,命名为《一九九七交响曲》(1997年)
* 为香港回归创作《Symphony1997天地人》(1997年)
* 开始创作舞台作品《马可勃罗》(Marco Polo)(1996年)
* 开始写《易》系列 (1995年)
* 开始写《管弦剧场》系列I-IV(1990-1999年)
* 一首用自制乐器来演奏的《九歌》面世后,谭盾终能在美国艺术乐坛上取得重要地位 (1989年)
* 在留美期间曾作《八音》(Eight Colors for String Quartet)(1986-88年)
* 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谭盾跑到纽约发展 (1986年)
* 谭盾写给民乐团《黄土地组曲》,稍后修正更名为《西北组曲》(1986年)
* 发表管弦乐作品《极道》(1985年)
*举行“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天影》及《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民乐界 (1985年4月)
* 《风雅颂》融合了巴尔托克复调和声、魏本的系列手法、以及来自乡土的谭盾意识(1982年)
* 发表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1979年)
* 先后随赵行道、黎英海学习作曲,但受到来访的当代作曲大师如Georgr Crumb, Toru Takemitsu ,Isang Yun,Hans Werner Henze以及周文中等来访客席教授之助,打开了国际视野
历年得奖纪录:
* 凭《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原唱配乐”(26/03/2001)
* 凭《卧虎藏龙》获得在第53届《英国电影学院颁奖礼》(英国奥斯卡)“安东尼亚斯基夫音乐奖”(02/2001年)
* 凭《卧虎藏龙》获得比利时佛兰德原创音乐奖(2001年)
* 凭《卧虎藏龙》获得“美国洛杉矶影评人大奖”和“台湾金马奖”(2001年)
* 在《卧虎藏龙》尚未公映前,谭盾曾经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十位音乐家之一的中国音乐家
* 《风雅颂》获得大奖Weber prize in Dresden (1983年)
* 凭《马可勃罗》 Marco Polo获得 Grawemeyer Award (1996年)
* 凭《马可勃罗》 Marco Polo (Sony Classcial SK 62912) 夺得日本《Record Geijutsu》“当代最佳唱片奖”"Best Contemporary Music Album of the Year" by"Record Geijutsu."(1997年)
备注:
* 谭盾是“中国先锋音乐”打破闷局的作曲家,也是中国的音乐才子。
* 加入巴乌(四川乐器)、二胡、江南的笛子和西方的大提琴,融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营造出电影中章子怡,到西藏的氛围,又用二胡与大提琴的对话,表现杨紫琼与周润发闷烧的感情。
* 谭盾表现“混血”的中国音乐,他和李安在击乐者大卫.库森敲著非洲鼓时,一起用手顶著鼓皮再缓缓放去,成中国音乐中“形断意不断”的余韵。他邀请马友友要以拉大提琴拉出似二胡的表现。
* 自从《卧虎藏龙》面世后,身为配乐的谭盾在世界各大影展中声名大噪,顿时间也在中国国内打开了极高的知名度。
* 谭盾与许多同行不一样,喜欢上台指挥自己作品,甚至经常参与到演出之中。
* 早在多年前谭盾的名字在国外拥有很高的评价和地位,谭盾是世界知名的作曲家,他与许多同行不一样,喜欢自己上台来指挥作品,甚至经常参与到演出之中。
* 除了用“陶器”和“纸”作为他编写乐曲的配乐外,谭盾也比较喜欢以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配乐。
* 谭盾作为“中国的先锋音乐家”,令他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将纸挂起,然后以刀将纸破的音乐声)来创作音乐,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
莎朗·伊斯宾视频下载:
音乐节目:http://melos.cau.ac.kr/zboard/data/isbin.wmv ;110M
演奏回忆:http://www.guitar.com/asfroot/sharonisbin/sharonisbin_perform_hi.wmv 2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