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吉他 > 古典吉他论坛精华 > 正文

西方音乐通史导航(1)—中世纪

2004-12-28日 20:7 阅读:次 作者:自由气体整理 [ ]



中世纪音乐

时间:4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古代文化复兴。

人类历史的三阶段:古代、中世纪、现代

七艺:语言艺术的三艺(语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中世纪分为三个阶段:15-10世纪,音乐以即兴和口头传诵为主;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

                    211-13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盛期,浮雕音乐得到很大发展;经文歌产生,世俗音乐活跃。

3        14-15初,“新艺术时期”,是新旧音乐冲突和替换的时代

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也成为素歌。

形成

背景:当时西欧流行的重要圣咏有:罗马的古罗马圣咏;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西班牙、葡萄牙一带的莫扎拉比克圣咏等。

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89世纪,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高卢地区的礼仪最后影响到欧洲其他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它是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的结果

圣咏的记谱在高卢比罗马发展得更早

特征:1无伴奏的纯人生(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拉丁文为歌词,即兴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自然音阶基础上。

      2个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还有非圣经的

      3歌唱方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4礼仪歌唱有三种类型: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5固定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和赞美诗。

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弥撒在音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崇拜仪式。

分为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代表有福音礼仪中的“升阶经”和“哈利路亚”)和常规弥撒(歌词不变化)

教会的音乐理论

音乐美学:中世纪最具权威的音乐理论家是波埃修斯,著有《音乐的体制》,它把音乐分为三类:宇宙音乐;人的音乐和预期的音乐。

记谱法:早期使用简单的“纽姆谱”——一种符号谱。11世纪线谱得到广泛运用。意大利阿雷佐地区的僧侣规多总结出四线谱

教会调式:11世纪,8个教会调式理论基本确立,用罗马数字来表明调式,但人们习惯于使用古希腊调式名称——四个正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和混合利底亚)四个副调式加前缀“Hypo”表示“副”例:副利底亚。

六声音阶:规多给予每个音一个唱名——utremifasola

          “规多手”书22

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

附加段: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

继叙咏:开始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宗教剧:产生于弥撒仪式中《进台经》前的附加段。

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早期复调音乐

奥尔加农: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复调音乐。约公元9世纪末,《音乐手册》对这种复调形式有描述。有两种:平行奥尔加农(四度或五度平移,变化型是奥尔加农复合形式)和华丽奥尔加农(12世纪左右的新变化,特点:花唱式、华丽、即兴和自由、没有明显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方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声部形成对比)。

节奏模式: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这些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图示见书27页例18的Ⅰ和Ⅴ)

第斯康特1213世纪初,开始逐渐具有重要影响

特点:第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

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1213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复调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圣母院复调有两种风格:华丽装饰的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第斯康特。

莱奥南和佩罗坦

是圣母院乐派涉及到的两位中世纪音乐的最重要人物。

莱奥南:诗人、作曲家,作有《奥尔加农大全》他为礼拜仪式创作的音乐中,自由、华丽的奥尔加农和节奏鲜明的第斯康特交替出现。

佩罗坦:他的复调特色主要体现在第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他的第斯康特节奏运用更加复杂多样;创造了一批三个乃至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

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常用三声部;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

经文歌

克劳苏拉——经文歌的前身。

在二声部的克劳苏拉的上声部加上歌词就变成了经文歌。

1260年左右,弗朗科在《有量音乐艺术》中提出“有量记谱法”。

经文歌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

中世纪单声歌曲

拉丁歌曲

孔杜克图斯是拉丁歌曲的一种,它既可以是复调也可以是单声形态(音乐是自创的,不借自圣咏)。在歌词上,一般限于严肃的诗歌,可能具有宗教性质。

    戈利亚德歌曲为当时一群自称“戈利亚德”的游荡诗人所作。

方言歌曲

早期:最早的方言歌曲称为“英雄业绩歌”,歌手常是游吟艺人。

法国游吟诗人:中世纪方言歌曲的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歌曲

             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巴多(南部)或特罗维尔(北部)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和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还有许多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

             爱情题材的歌曲有:宫廷之恋、康佐、晨歌、田园歌

             中世纪的著名游吟诗人是南方的贝纳特...文塔多恩和北方的布吕勒。

其他地区方言歌曲

德国:抒情方言歌曲,歌手被称为“恋诗歌手”。

意大利:方言歌曲文献出现在13世纪,来源于法国吟唱诗人的影响和意大利本地的舞蹈歌曲传统。

西班牙:流行一种叫坎蒂加的单声歌曲,现存两类:爱情和宗教内容。

中世纪器乐:中世纪最典型的拨弦乐器是竖琴;琉特琴;管风琴是允许使用于教堂的中世纪乐器;“维埃尔”提琴在中世纪很流行;这些乐器大都是即兴演奏。

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背景:14世纪是中世纪末期,是个不安定的时代。

“新艺术”:兴起于14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来自一篇论文的题目,作者是维特里。

“古艺术”13世纪的音乐。

与法国新艺术有关的最早乐谱见于一本叫《福维尔传奇》的书。

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新的记谱方式(代表“古艺术”的弗朗科“有量记谱法”有三种节奏符号——长拍、短拍、次短拍的三分法,被称为完整派划分。1320年左右,出现新的记谱原则,与旧的相比,新原则最大的特色是增加更小的音符。)

                      等节奏(是克劳苏拉中固定旋律声部组合节奏型的扩展。特征是通常在低声部利用固定因列、固定节奏这两个要素周期性反复出现,使经文歌建立于一种统一的逻辑结构。)

                       新的对位音响(在复调中较多使用变化音)

马肖的音乐创作

马肖是法国新艺术音乐的最重要人物,主要有经文歌、弥撒和大量世俗歌曲。

经文歌:他共写了23首经文歌主要是三声部的,持续声部是器乐,上两声部是人声歌唱。

弥撒曲:马肖志写过一部弥撒曲《圣母弥撒》,对弥撒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世俗歌曲:马肖的创作中最有影响的是世俗复调歌曲,主要体现在14世纪法国诗歌和音乐的三种“固定形式”­——维勒莱、回旋歌、叙事歌(是他的歌曲创作的重要体裁)

14世纪的意大利音乐

这时期的音乐有个专有名称“Tre cen to Music

重要体裁:

猎歌:描绘打猎和吆喝的情绪或集市等其他富于动感的场面。

牧歌:多为田园诗和爱情诗;与法国复调音乐的不同是第一部分为主体,用同一旋律唱两到三段不同的歌词,然后接一段“利托奈罗”

巴拉塔:原指舞蹈伴唱歌曲,14世纪出现复调的形式欧卸任妒嫉。

兰迪尼:14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盲人音乐家,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巴拉塔。他的音乐甜美抒情。

兰迪尼终止:是13-15世纪六度到八度终止式的变化处理,体现了兰迪尼的独特风格。

听辨

27《音乐史谱例选集》   30《赞美至贞的圣母》  

33《有些人妒忌——爱情伤害人心——慈悲经》

38《我看云雀扑打着翅膀》   39《我的生命此刻充满着喜悦》

47《美好和慈祥的面容》

出自: 吉他中国论坛

 相关新闻
-巴赫作品BWV1004《恰空》的理解(精华汇总) (2005年5月2日)
-爱好者必读:八万余字《吉他音乐史》(连载四) (2005年4月15日)
-拉威尔的吉他独奏版《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等三首 (2005年4月13日)
-爱好者必读:八万余字《吉他音乐史》(连载二) (2005年4月7日)
-爱好者必读:八万余字《吉他音乐史》(连载一) (2005年4月6日)

 


 相关文章

 相关论坛
·吉他中国论坛



AboutUs | 关于我们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其他业务 | 版权声明

吉他中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00 - 2005 Guitars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