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V1006古提琴组曲,E大调前奏曲。(PRELUDE)
与此曲听来内容完全相同的还有一首康塔塔(即宗教清唱剧)BWV29《我们感谢主》(WE THANK THE LOARD)。另外,巴赫还将此提琴组曲编为琉特琴组曲第四号。(这么多次地翻炒,可见巴赫对这首曲子的喜爱)
这首前奏曲或许不是巴赫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但却十分适合初涉巴赫的爱好者。这首曲子全部以快速的音阶和琶音分解和弦构成,(放眼望去,净是一片16分音符)即兴发挥的无穷动风格很浓厚,过渡十分自然流畅;虽然基本是以单音进行,但由于作曲的巧妙和快速度,2,3个声部的交织显得轻盈明快又干净利落。
开始的几个小节,通过三个八度的音阶的下行跳进,渲染出了喜悦欢乐之情,同时也就过渡到主动机(i 7 6 5 i 7 6 5 4 3 2 1)接下来是整齐的琶音下行,包含一个持续声部(主音1)和两个下行的音阶声部,开始轻盈优雅慢慢趋于紧张,下行至导音和弦(17i7)再完美地级进至主音1,运用圆滑音的手法模进(即相似的乐句依次出现),反复上行,(12123512,34345i34),精彩地烘托出一片生机勃勃,活力十足的气氛。
紧接着通过下行的圆滑音以属和弦连续运用,自如地转至小调式,同时低音声部开始发展,由弱变强。接着又转调至下属A大调,以降低八度的A大调重新开始主动机的变奏,这一段带有很强的即兴演奏的特色,但十分流畅而自然。由于是下属调,所以情绪是上升了,(开始激动)这也预示着高潮的到来。
高潮的一段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圆滑音分解和弦,根音声部缓缓行进与快速的圆滑音形成比照,又回到E大调。最后的十几小节又运用音阶与声部交织的手法,连续模进下行,最终回到主动机结束。
作为提琴和琉特琴组曲的前奏曲各版本,听来速度是小快板,但改编为键盘乐的管风琴和钢琴曲后,速度就是很快的了。我听过的是米歇耳。默瑞的管风琴编曲,又加进了额外的声部,使全曲听来更加丰满厚实。
另外据载,此曲的康塔塔版首演是在复活节的庆典上,所以想来自然是叫“我们感谢主了”
网友例巴赫发表于中国吉他论坛 www.GuitarsChina.com/bbs 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