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吉他 > 古典吉他论坛精华 > 正文

巴赫最新研究

2003-2-23日 23:4 阅读:次 作者:abada [ ]


http://string.itp.ac.cn/bbs/posts/2615.shtml 
前段时间来我接触的网上,巴赫音乐对称性问题,物理数学家胡森引出话题: 

http://string.itp.ac.cn/messages/2443.html 

本人曾写和应<对称性和赋格>(见http://string.itp.ac.cn/bbs/posts/1751.shtml)。 

------------ 

很快,本人的兴趣大变,对时间反演不对称的兴趣开始关注。对应于巴赫的音乐,又有了极大的认识。 

--------- 
本人郑重补充补充说明注意: 

在本人的旧贴:《对称性和赋格》 

http://string.itp.ac.cn/bbs/posts/1751.shtml 

“在J.S.Bach晚年献给上帝的《音乐的奉献》中,包含有所谓“螃蟹卡农”的乐谱,这个乐谱,倒过来弹奏也同样合乎音乐逻辑,同样好听。” 

一句,指的是将*乐谱*头朝下倒放在谱架上演奏,而不是指“时间反演”。 

这是一种“联合反演”,空间倒置和时间逆行的联合,而不是单纯的时间逆行。 

--------------- 

巴赫音乐对比其他音乐,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对称性”,而且处处存在着有意制造的“时间反演不对称”、不可逆行的鲜明特点。 

20世纪大量现代音乐写作中没有体现时间箭头单向性。 

巴赫的赋格,一大特点就是鲜明突出时间的单向箭头,即时间反演的不对称性。使巴赫音乐在和声音流走向、节奏走向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悬念、倾向性。 

巴赫音乐体现时间箭头方向的原则: 

1、和声功能链常:从主-->下属--->属--->主,而不是相反; 

2、节奏:常弱起、抑扬格,而不是相反。 

3、高音旋律方向:常往上大跳后平稳反行,符合申克分析,而不是相反。 

--------------- 
音乐不同于美术、建筑,音乐的对称,必须与时间不可逆(不对称)相吻合)。 

音乐的不同声部,可以同时出现,显示一种排列的对称性,但时间上,总谱完全的可逆对称就会违背时间反演不对称的特点,反复欣赏就会使人腻烦。 

即使同一个声部,如果不移调地过多重复同一个旋律,也会违背时间不对称的特点。所以,赋格就比固定低音的曲式高超,前者一般时间排列不对称、空间排列对称,后者往往时间过于对称。奏鸣曲也有这个弱点。变奏曲的缺点是和声序列过于时间对称或旋律过于时间对称。 

反映时间不对称,而其他方面的高度对称特点的,惟有巴赫的赋格。 

如A式: 

<低潮------较高潮--高潮--低潮> 

反演就变为 

-A(t)式: 

<低潮--高潮--较高潮------低潮> 

如果人的心理接受A式,则就不会接受-A(t)式。 

<低潮------较高潮--高潮--低潮> 

在和声进行上的反映: 

巴赫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如 

I---IV--V--I,的时间进行,一般不可颠倒。 

这之前的作曲家的摸索阶段或这之后的作曲家的偏离,如之后的从浪漫派开始的创新等等,就不遵守这些“时间不可逆”的法则,和声可以颠倒使用,就没有反映时间不对称的特点。 

所以,12音体系(以及亨德密特的〈调性游戏-前奏曲〉等大量运用时间反演对称,是不合逻辑的。 

PC屏保程序画面时间逆行与正行看上去类似,故无悬念。勋伯格一派音乐与此类似。 

巴赫的赋格,极少用这种“逆行”方式。 

而原形的“倒影移位”,是时间不对称而空间对称的,所以符合逻辑,也是巴赫大量运用的。 

---------------- 
巴赫音乐的节奏与时间不对称的问题 

关于巴赫音乐,20世纪主要集中在对称性的研究上,带来结构主义倾向的新作。现在是研究时间不对称的时候了。 

节奏中表现出时间不可逆,不对称。典型的就是动机弱起====抑扬格。 

新疆民族民间节奏,典型的如(*为音符,-为延长,0为休止): 

**-*|*-*-||**-*|*-*-||**-*|*-*-||**-* 

这个节奏是对称的:时间上倒放保持不变。 

而对于抑扬格的旋律动机节奏,如(括号表示一拍细分为几个音): 

(0***)|*---(0***)|*---(0***)|*--- 

这个节奏是不可逆的。 

而巴赫音乐的最大节奏特征,就是这种抑扬格的不可逆节奏,时间上不对称的节奏。 

关于抑扬格,有人比喻:打拳时先把拳头轻收回来,再重打出去,才会有力。 

所谓抑扬格,就是乐句或动机从弱拍、或拍中弱位开始,但无论如何,一般是在强拍、次强拍的长音或较长的音上终止动机或乐句。 

---------------------- 

巴赫怎样形成抑扬格、弱起的动机节奏呢? 

1、用延留音形成后面节奏的弱起动机,如: 

(0***)|*---(-***)|*---(-***)|*--- 

这是巴赫的典型节奏,见《赋格的艺术》第一首)。 

2、在强拍强位设休止符、而在弱拍或弱位起始动机或乐句,如: 

(0***)|*---(0***)|*---(0***)|*--- 

或 

(0*)|*--(0*)|*-- 

与使用延留音节奏一样。 

3、细分弱位(如一拍中弱位的后两个十六分音符),如: 

(00**)(*-**)|*- 

见《平均律第一册》第二首赋格。 

4、强位加附点使其后的弱位音变短而形成弱位的弱起动机或乐句 

(000*)|(*---*)(*---*)(*---*) 

见《赋格的艺术》第二首。 

5、自强位到弱位上大的跳进,跳进到弱位之后开始级进(如果继续反折跳进,则形成隐伏声部,其中必有一个隐伏声部是切分节奏) 

如: 

(1654)(3765) 

实际上,第一个1是1音之前面动机的结束音,新的动机就是6543。 

这种在巴赫音乐中也比比皆是。 

6、用先现音(特别是先现的倚音) 

就象阿勒曼德或库朗特舞曲的开始,都是先现音开始,如:: 

(0003)|3---- 

《平均律第一册》#F小调第14首赋格,对题中有一些先现音。演奏家们常演奏错误,没有演奏成抑扬格。先现音必然是抑扬格的,应当和后拍的重音组成一个动机词汇。 

-------------------------------- 

通观巴赫《赋格的艺术》,用一个主题,用上述不同的节奏,作出种种的赋格曲,可说是各种抑扬格节奏的典范呈示。 

-------------------- 

对巴赫卡农和赋格的空间对称性已经谈的够多了。20世纪作曲家们总谈这个,于是产生了许多违背听觉心理的“只有视觉分析意义的”结构主义的作品。 

巴赫的螃蟹赋格并非是时间对称,并非是时间倒过来是可以的。我早说过,巴赫的音乐是不可能时间上倒过来弹的,因为会违背他的古典和声规律。主T-->下属S-->属D-->主的古典和声连接程式,一般是不可逆的。这决定了巴赫的音乐在和声上不可逆。 

通常说的巴赫的一些赋格可倒过来弹,,是指“把乐谱颠倒过来”演奏。而不是纯粹的时间反演。是一种“联合反演”的对称。 

乐谱颠倒过来,和单纯的时间反演是不同的,把巴赫的任何音乐录音倒过来放,是不可的。 

-------------- 
重要发现: 

http://www.bh2000.net/score/orgbach/organ60.pdf就是“音乐的奉献”。第6页,canones diversi第一首,便是“螃蟹卡农”。这是原作,除了开头的次中音谱号,末尾有一个倒置的次中音谱号。这实际是一个puzzle,标明两声部。 

巴赫的学生Kirnberger作的解答,在该文件第36页,将原来的一行谱表展开为两声部,改成高音谱表记谱,作成了单纯的时间逆行。这个乐谱被一直当作标准经典,实际是错误,是对巴赫的题意的误解。(Johann Philipp Kirnberger(1721-1783),1739年开始在巴哈身边学习了两年。他对巴哈留下的puzzles所作的解答,是收录在权威的Bach-Gesellschaft里面的。上面提到的乐谱,实际是Bach-Gesellschaft中的复制品。) 

第6页,canones diversi第一首,最后放在结尾的谱好、调号、C节拍号,全是倒写的,说明巴赫的意图是:可以把*乐谱*倒过来演奏啊! 

把乐谱倒过来演奏,实际上不是纯粹的时间反演“逆行”,而是一种“时空联合反演”,-------音乐上叫“倒影逆行”。 

倒影逆行可用,因为T-->S---->D----->T的和声功能链,在乐谱颠倒倒过来以后,S就未必是S,而D未必是D,所以,联合反演的结果,就可以仍然不违背 T-->S---->D----->T的功能方向性。 

Kirnberger作的解答误解了题意。 
Kirnberger确实误解了巴哈的题意 

------------- 

这里假设6是谱号、调号, 

--------9 

是巴赫原谱,其中结尾处有倒写的谱号。 

谱页头朝下(我说的谱子“倒放在谱架上”就是这个意思),变为: 

6------- 

这就是倒影逆行,而不是单纯的时间反演逆行,也是巴赫的题意。 

实际上,和声功能链,也不是不可以设计成纯粹时间反演的。但这样的设计只能包含主和属的交替,不用下属类和弦,势必单调: 

C--G7--C--G--D7---G---C 

上式和声流程可以逆行。 

最后,即使Kirnberger作的某种卡农可以成立,在巴赫赋格中也极少见到这样的逆行,至少我没见到。所以,说巴赫的赋格最能体现空间对称性与时间箭头单向性的特点,是成立的。 

讨论:

http://www.GuitarsChina.com/50/dispbbs.asp?boardID=1&ID=18542

出自: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相关论坛
·吉他中国论坛



AboutUs | 关于我们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其他业务 | 版权声明

吉他中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00 - 2005 Guitars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