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吉他 > 古典吉他论坛精华 > 正文

艺术大师的首要特征就是其独创性

2003-5-8日 9:33 阅读:次 作者:abada [ ]


从艺术史家的观点看,的确,模仿不是大师,艺术大师的首要特征就是其独创性。

独创性并非只独特性。独特性是比较表面的东西,外行很容易被独特性吸引。比如古典吉他演奏上引入一些特殊奏法,如大鼓奏法、小鼓奏法、各种自然泛音、人工泛音的奏法,甚至轮指等等奏法,都可以有作曲家发明的一些独特性技法,而这些独特性是很容易吸引初学者的,初学者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的独特性吸引(只是后来发觉这些其实是比较简单易学易掌握的东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罢了)。

真正的独创性足以深刻地影响一批人,以致产生一个流派或学派。

不仅是西方艺术,甚至科学,比如物理学,也是把独创性列为基本价值。

爱因斯坦说到科学和艺术的独创性的区别时,说过:如果没有我,过不了多久,也会有别人发现相对论;而如果没有贝多芬,则永远不会有他的《第9交响曲》。

其实爱因斯坦说错了。即使没有贝多芬,类似的交响曲也会有人写出。

独创性看似神秘,其实不然。任何艺术,都与传统和风气有关。而任何艺术传统,都孕育着其自身的内在发展动因和主线----这个主线甚至人的主观愿望也控制不了,就仿佛是波谱尔所说的独立的“知识客体”有客观独立的发展逻辑。

西方古典音乐传统一旦原在巴赫以前就以形成,它的发展主线就始终主要是两条:对位和声学和曲式,其次还有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配器。

我们说的西方古典音乐家们的独创性,就主要是指在和声、曲式等这些主线上的独创性。超出这个主线,那也就不是西方古典音乐了。

近关系转调就是巴赫等古典主义----远关系转调、半音转调就是浪漫主义的特征。和声从简单到复杂,半音化和声的更频繁运用,甚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这些一步一步更大胆的远关系转调实验,也有必然性,只是通过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瓦格纳、斯克里亚等等宾迸发出来。

中国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万物有始有终。物理学有没有终结,现在没有定论(有人说量子力学规定了人类的认识终结---人类不可能无穷地细分物质),西方古典音乐在晚期浪漫派,终于在其主线上有了终结。---和声转调法已经穷尽,各种曲式,直到杂乱无章的随想曲,都已写出了。

巴赫就仿佛是音乐中的牛顿,用其高度的独创性,奠定了完美的古典和声,把古典复调引向终结。

浪漫派之后,古典和声体系解体。其实也就是西方古典音乐的终结。

德彪西开启了现代音乐的大门。现代和声冲破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体系,但仍然在主线上挣扎,没有逃离主线:就是和声、曲式、配器的独创性。

现代音乐的伟大人物勋伯格,其地位犹如物理学上的爱因斯坦,影响极为深远。但他开辟的序列主义,很快就又把现代音乐引入了死胡同。

从通俗音乐到古典音乐,再到瓦格纳,半音和声与转调越来越多,最后在勋伯格的12音中,终于到了穷尽。

因此,西方古典音乐到了晚期浪漫派就是自然的终结;西方现代音乐到了勋伯格学派(或者布列滋?)就是自然的逻辑终结。

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终结的丧钟,由约翰-凯奇敲响。但西方流行音乐,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发展不是以建立在西方传统的和声、曲式的发展为主线,而且也不计较什么“独创性”。

出自: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相关论坛
·吉他中国论坛



AboutUs | 关于我们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其他业务 | 版权声明

吉他中国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00 - 2005 Guitars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