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演奏体验
我是演奏古典吉他出身,吉他曲目少,但囊括了从远古到如今的各种风格、曲式。我曾背奏了大量的曲目。并在避开观众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演奏品味5年以上。
(音乐需要组织。组织是一种负熵,最终是来自太阳、来自宇宙的早期。对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无不包含负熵,供人类消费负熵。饭菜、房屋、任何工具,都是有特定组织的即包含负熵的,制造这些组织最终是需要来自阳光的负熵。相反,粪便和垃圾,是负熵被消费之后的东西,负熵被转化为正熵。粪便施到地里,在光合作用下通过植物吸收来自太阳的负熵,在植物体内重新组织为负熵供人类消费。)
怎样组织音乐?最简单的是重复某种因素,重复是组织音乐的基本手段。大的乐句或段落的重复,简单的如AA-BB的二段体,这是巴赫在组曲中常用的曲式。
在古典乐派和浪漫派最常用的曲式是三段体ABA。快板奏鸣曲式是复杂的三段体曲式。AB--C--AB‘。这个曲式是大量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的基本曲式。
对欣赏音乐的一般观众而言,三段题的对主题的重复,可以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主题。但对与反反复复演奏它、琢磨它的演奏者来说,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线性重复带来的腻味。
比如ABA,若你一天连续演奏10遍,则A被演奏了20遍,B被演奏了10遍。随着演奏重复次数的增加,A与B重复次数的不平衡,是非常另人难受的。这种重复,简直有浪费时间的感觉。在音频处理上,通过COPY,很容易把A段PASTE到B的后面去。当然可以给再现部提供配器或演奏的变化,但那是换汤不换药。
变奏曲(包括帕萨卡里亚、恰空等)等容易形成调性单一、和声重复、经常终止的缺点。
唯一具有组织而又不能把任何一段音乐音频复制到另外一段又非变奏曲的组织方式,就是赋格、卡农等。原因是:赋格是*非线性*的组织方式。而其他曲式,是主题、段落或因素的*线性*的重复的组织方式。
这是我体验到的反复演奏赋格曲不易腻味之处的最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