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方面,从一开始的旋律动机到最后的变化,都是在一个晚上完成的。可能有感情因素参杂在里面的缘故,曲子跳跃比较大。
我加入了一些采样音色,想用另一种声音来表达,这样做对渲染曲子的画面感起到很大的作用。 怎样说还是要听听来体会,我先把画面描述一下,供大家参考:
00:00有些寒冷的季节,衣服穿的不多,心起波澜 00:37夜里,半梦半醒,思绪万千 03:00早起开窗,仿佛窗外漫天飞雪,人们有打有闹 04:02从每个人身边经过,感受他们 06:00依旧,傍晚,孤独
制作方面,鼓和一些采样音色是在FLstudio里面做的,鼓用的是soundfont的采样音色,其他人声采样是盘里的,把大概的段落作出来,然后以VST乐器的形式挂在cubase里面录吉他,(此时还是尝试阶段),反复的揣摩吉他跟鼓点间的配合,最终确定鼓点,然后确定吉他的旋律。这时候删掉原来录的东西,整理一下思维,正式录音。当然会预留一些solo的地方,这里的solo不只是吉他,所有的声音都可以solo。
然后是摆位置,当所有的元素都加入以后,就是最烦人的时候了,先把每件乐器,每个声音的pan摆好,然后一遍一遍的听,觉得哪里不舒服在改;然后是缩混,这个过程一两句说不清楚,其实就是调解每一轨的音量,变化的,固定的。然后,换个脑筋以后再回来听一遍,一遍就够,自己问自己有没有大问题,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渲染出来。
最后的工序,用tracks做一下母带处理。比如做一下立体声扩展,均衡,压缩。这样整曲的电平都差不多大,不会出现声音忽大忽小的现象。
这里说一下我的硬件设备的连接。吉他进v-amp2,v-amp2的line out 进声卡line in。这里有些朋友会问,为什么不用v-amp2的耳机输出给电脑呢?一根线连起来多方便,你又用转换插头又用转接线的累不累。这是因为这两种输出的阻抗和信噪比都不同。而且v-amp2的line out还有4种输出模式可以选择。比如可以在左声道送出不带混响的信号,而右声道则是带混响的信号,可以用来监听。
声卡是sblive!数码版,最便宜那种。不过用kx驱动,在xp系统下asio延迟可以调到10ms,这已经很低了,低于21ms人耳就感觉不到了。这样就可以用cubase做前期的录制和缩混。还有,所有的采样,包括信号都是48hz的,这样做完缩混以后输出44.1hz的声音文件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声音定位。
我的音箱是100多块钱那种木制的,最老的,只有2个喇叭的pc多媒体音箱。我在做东西的时候都是带耳机的,要用低阻抗的专业监听耳机。因为我是把耳机直接接在声卡的输出上。有耳机放大器的朋友就不用这样了。用监听耳机的原因是它可以真实还原吉他音色,避免在缩混的时候出错误。还有就是声音定位准确,在摆pan的时候耳机发挥的作用很大。还有,不扰民。
弦儿作品《雪融零三》 作品下载地址: http://61.139.50.122/~gtc/up/mas2003.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