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逛音像店、并且经常留意吉他音乐的朋友可能在近期发现了吉他手艾军的一张名为《天彩》的吉他音乐专辑。艾军——新疆人,优秀的吉他手,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曾参与组建"灰狼乐队"、"兵马俑乐队"、"萤火虫乐队"、"郑均现场乐队"等多支乐队,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吉他专业教师,现执教于首都联合大学电吉他专业,并在中国吉他学会"中国吉他专业等级认证"机构担任辅导教师。
12月1日下午,吉他中国记者与艾军老师相约,做客他位于芍药居的工作室中,对他进行了专访。
音乐历程
我接触吉他是在九岁的时候,当时还算不上弹琴,只能说知道了有这样一种声音挺好听的乐器。我真正弹琴得从十二、三岁算起,我的第一把吉他是我哥给我买的--建设牌吉他。后来我又在寒、暑假到砖窑去拖砖(1000块砖1分钱!),用挣来的钱换来了自己买的第一把吉他--红棉牌吉他。在我学琴的时候,没有什么教材,不像现在。其实直到今天我也没翻过几本教材,包括我给学生们上课,也不用什么教材,都是亲手写、手把手地教。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造就了我的音乐特点,你听过我那张专辑就会有感受,很杂、很难归类,好象天马行空一般。我听过一些人弹琴,一听就是谁谁谁的东西,或者干脆就是教材里边的内容。
我最开始就是在当地的一个所谓的吉他培训班里学了一点,而且在我学了两节课之后,老师就安排我给别人讲课了(笑),同时我也继续在那个老师那里学,就这样学了一些基础知识。
我听音乐还算比较早,当时还是那种很大块的收音机。最开始听的是邓丽君、刘文正、甄妮,还有一盘叫《荷东》的外国磁带,很喜欢那种节奏感,今天知道该叫它Disco,当时哪知道啊!其实它里面的旋律也是很好的。后来,我陆陆续续地翻录过一些磁带,都翻成我们那里的高手了。(笑)知道该怎么录、怎么调效果好。这些磁带,加上我后来买的,差不多有400多盘,现在都还留着,在北京搬了几次家都舍不得扔。其实基本上都没什么用了,但是很有纪念意义。
我能弹琴还是很感谢父母的支持,因为在那个年代,玩吉他在大多数人眼里都不是一件正事。我背着琴都得沿着墙根儿走,怕被人撞见。我的父母并不是什么知识分子,能站在怎样的高度去支持我,主要是我小时候不怎么听话,但是在我弹琴之后就不爱出门了,估计他们是发现了我的这种转变,所以就觉得至少不是一件坏事,就由着我。后来我在十六岁的时候,参加了当地一个电视台的晚会,还得过两次奖,自那以后,家里就更加支持了。
我是88年来的北京,在那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回过几次乌鲁木齐,这种情况,可能很多来北京闯的乐手都经历过。那个时候真的很艰苦,一天就一块钱,吃了好几年的馒头、方便面。
我也中断过几次(弹琴),做过生意--开琴行、开酒吧,但是干这些都没有我弹琴来得舒服,所以每次到最后还是拿起了吉他。因为我认为弹琴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得把这件事给做了。于是后来就破釜沉舟了,心想"就算最后买几块棺材板也得立在北京"(笑)。
就这样开始跑酒吧,但是干了两年多,我就退出了。有朋友不理解,说"你疯了吧",其实我当时做原创的梦就一直没有断过。我有朋友90年代初那会儿去海南、福建做场子,一个月能挣一万多,我都没有要去的想法,就愿意待在北京。如果我去了,可能也挣得了那么多,但(那种生活)不是我最终想要的。后来在北京跑场子攒了点钱,就买了一把好琴,两、三万,有哥们也说,"你至于这么着吗(买这么贵的琴)"。但是你说,咱们弹吉他的,一个很大的心愿不就是有一把自己喜欢的琴吗?那么买这把琴不也算是实现了咱们的一个心愿和人生小目标吗?
日常工作
现在主要就是做一些编曲和录音、在首都联大讲课,再就是参加郑均的演出。
介绍专辑《天彩》
这张专辑是在SARS期间做的,反正那段时间"谁也不愿意见谁"(笑),正好有时间做,不然就得往后拖了,但做肯定是要做的。现在我又准备着做第二张。
我非常认同你刚才说的,这更应该算做一张音乐专辑,在封面上也是写的"艾军首张吉他音乐",可能不太像大家概念中的吉他专辑。当然,我作为吉他手来说,其中的吉他肯定要占一定的比重,但那些也都是音乐的一部分,录这张专辑,我用了很多乐器,尽管有的就那么一小段。
喜欢的音乐
太多了,我几乎什么音乐都听,包括民乐,它们也都给了我一定的影响。我觉得,站在学习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要拒绝任何音乐,任何音乐的存在都有它必然的道理和价值。在你听多了之后,你自然就会有一些归类的能力,你也会进行自己的组合。
如果专门说吉他(音乐),像Steve Vai、Van Halen、Joe Satriani、B.B.King、Yngwie、Andy Summer、Jimmy Page等等,太多了。他们的音乐都不同,但是我都很喜欢。从他们的音乐中,我学到最多的就是"表达"。
对学琴者的一些建议
首先就是心态要好,要抱着谦虚和学习的心态去跟别人交流。我认为,任何一个弹琴的人,他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哪怕是第一次拿吉他的人,他身上也有着独有的潜质。弹琴要有自己的东西,把大师的曲子弹得再像再好,那也是别人的东西,要让别人听到了你的作品就只想到你,而不是像这个人、那个人。现在有很多所谓弹得还不错的人,其实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少,身边有人叫好,自己就满足得不得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我说这个话,可能有很多人不爱听,这就像一个进口产品换上国货的商标当国货卖的过程。这不是你自己的产品,自己的产品要自己设计,打造。
然后就是基本功的练习,其实基本功包含的范畴很广,我给学生上课,很多时候都是基本功,左、右手的协调,各手指的机能均衡。
另外就要多接触风格,在我看来,在现在这个社会,只了解一、两种风格是很难吃得开的。都要懂一点,在形成自己的风格时可以有侧重。不要强迫自己弹一些你弹不了的东西,你得正视生理上的差异啊,大师的手法并不一定适合你。
再就是要把活动、练琴和弹琴三个方面分清楚,不要欺骗自己。看着电视、上着网,拿着琴,那叫活动。练琴就是有些东西需要突破,专门去练,像技术动作之类的。弹琴就是要把情绪放到里面,怎么把音乐性表达出来。对于我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每天至少练6个小时,并且每次不得少于2个小时,因为每次练的太少,效果就达不到。中间可以休息,我也不赞成一练就8个10个小时,那样也很伤手。
最后就是对于效果器的使用,要敏感一些,但是不要只谈效果,不顾音乐。音乐不同,要使用不同的效果,哪怕都是失真。我还建议大家,进音箱的时候,不要从前级进,直接进后级。因为这样的音色更真实,相当于只使用了音箱的喇叭,能直接反应出效果器的音色。
常用设备
这些年,我还是攒了一些不错的琴,像Fender的纪念款、Gibson的Les Paul Deluxe、Parker、Ovation电箱,有些都是让朋友从国外带的,国内没有,很遗憾。我使用的琴弦规格根据琴的不同来定。效果器有POD 2.0、Digitech GSP2120、一组BOSS单块、Cry Baby踏板、Wammy踏板;练习用的音箱是这两台Peavey。另外,我还有很多民间乐器,有的我都叫不上来名字,但是听着声音很喜欢就买了,以后做音乐都会用得上。
对于网络的看法
我自己不上网,一是工作比较多,还得在机子上做歌,怕染上病毒什么的,一旦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再者,上网有时候挺浪费时间的,人都有一些弱点,容易受到诱惑,一旦被聊天、游戏迷上了,就很麻烦。
但是不否认,网络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媒体,也确实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因此也希望你们的网站能够对很多学琴的朋友进行一些积极方面的引导,因为现在弹琴找不到自己方向的人还是很多。
平和的聊天气氛,使得3个小时在毫无知觉中过去,而艾军老师马上又要出门到一个棚里录音,我们只有结束这次采访。我们也相信,今后将进行更多方面的合作。艾军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听过他的专辑之后,能给他反馈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自己以后的专辑提供一些参考。
另外吉他中国将独家网络提供《天彩》的吉他音乐专辑邮购,详细请登陆:www.GuitarsChina.com/eshop